如果梦鸽老师能够看到这本书……
2013-10-25 00:20:52
  • 0
  • 2
  • 5
  • 0

下面的文字,是一个朋友在当当网上对《自家的孩子自己教》这本的评论,提到了梦鸽老师。“孩子有错,大人先自省,如果梦鸽能提前看到这本书......”我把原话设为标题,实在是一咬牙的做法。真是不好意思。谢谢梦鸽老师。


是的,看到您的名字的人会点击这个标题。如果您看到这个标题和这篇评论,也许您的心理会更增加一重负担,就是因为增加了这重负担,我反复思考要不要这样落题,最后还是决定用这个标题了。如果我们在这里抛砖引玉,让更多的父母和祖父母看了《自家的孩子自己教》这本书之后,不溺爱孩子,而是努力地找到最好的教育方式,那么,多少家庭可以减少伤痛啊!


如下是读者的评论,原文摘录于此,感谢您的阅读:


曾在一本书中读到过这样一则:中日战争时期,正是乱世,路上到处有日本兵把守,一位乡人去上海探亲,回去时,亲戚要给他打通行证,他不要,说了一句——天下的路是让天下人走的,当时心里颇为震撼。如今读了这本《自家的孩子自己教》作者曾丽华姥姥也正是以此为教育思路,放手让孩子走,不拘于某种形式,不迎合社会需求,亦不曾设定何等远大的目标,旨在孩子能自我领悟,迸发潜力,凭借自己的劲,走天下路,将生命铺陈开去。

   从她的日记里,处处可以看到如此细节:以思想潜移默化,启发而非命令。最让我留意的是姥姥会自省,比如孙女将小米粥倒入洗手间一事。在“我是家长我说了算”、大人的权威不可侵犯、大人永远没有错、有错也不认错的教育习惯里,姥姥的自我反视给了我们大人一记当头棒喝:孩子有错,大人先自省,如果梦鸽能提前看到这本书......

   心思细腻的姥姥通常是在一旁观察,若是孩子稍有偏颇,亦是悄悄矫正,让人受之自然,丝毫没有被说教的感觉,她的孙女完全能感觉到生命是属于自己,是活泼,清澈,生机盎然的。不若某些家庭,动辄呵斥,责骂,命之左则左,命之右即右,稍有不顺,即觉得孩子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心血,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,有一种不透气的窒息感,成为牵线木偶,一颦一笑,皆是操纵出来的,慢慢成为沉闷的人。

   养育孩子其实是一件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,孩子寄予我们的快乐和新奇让我们每日都能有些许感动,生活不再无味枯燥,孩子是一面镜子,照着我们被岁月侵蚀后,是否依然内心纯净,也藉由孩子,我们不断调整完善自己,成为最好的自己,在后辈面前得到自然的尊重。像书中的佳希小朋友自然会感谢,敬重姥姥。

   而人在世间活一遭,路有千万条,只有自己不断尝试,才能找到最合适的。但多数父母有时候就偏偏为孩子设立限定在了某一条,实则是一种偷懒的行为,以此杜绝可能滋生的各种麻烦。每个家长如果能与姥姥一样,意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,终究有一天她会自己思考,也终究有一天,她要独立为自己的生命全权负责,兴许便不会有那么多孩奴。

   纵观姥姥的生活,也并没有因为照顾孩子而乱了阵脚,反而更为多姿多彩。她游长白山天池时见到花与草,写下这样的感想:这些小花没有牡丹的华贵,没有桃李的娇艳,然而它却有一种自然的纯净的美,好像不是要别人来欣赏,而是在自我陶醉。我想姥姥对自己,对孙女也就存着这点寄望——永葆自然的纯净的美,比一切都重要。

   看完书,你我都会羡慕拥有这样一位有无限能量的好姥姥。而我亦要以她为镜,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,并希望自己老了的时候也可以像姥姥那样自我陶醉在夕阳里,也许就是从给孩子写第一篇日记开始!


评论结束。感谢SAMMYHE写了这么长的评论。愿你一切顺利!


这个评论里提到的关于孩子把小米粥倒进厕所里的那段,姥姥是这么处理的:一开始她怒火万丈,恨不能让孩子(当时6岁多)把马桶里的小米粥吃掉,但是转念一想,又冷静了,是自己先犯的错误,给孩子盛的粥比平时多了一勺子,当时因为见锅里就剩下那么一勺子了,所以就都填到了孩子的碗里,但是孩子吃不了那么多,又怕剩下来不好,因此偷偷倒掉。


在《自家的孩子自己教》书里,姥姥的日记原文如下:查阅目录之第六篇6-7岁的第15个小标题《修正孩子浪费粮食的行为》:


15. 修正孩子浪费粮食的行为

姥姥研究孙日记

2009年9月23日,星期三 晴

早上我晨练回来,进卫生间看热水器水温,一眼就看见洁白的便池里有那么多小米粥。

我一下子冒三丈。我知道这是宝贝干的。我真想收拾起来叫她吃掉。

我又想:中午不给她饭吃,要她尝尝挨饿的滋味。

……

我用塑料袋把那些小米粥装起来,我一边装一边想:“宝贝倒掉小米粥是有原因的,可能是怕剩下了又要挨训。她曾经说过,“粒粒皆辛苦”她都不愿听了。”

后来我猛然想起,今天早上我给她盛的粥比平时多了不少。因为我当时不想另外去占一个碗。

想着想着,气也消了,不能怨孩子,责任在我。

但宝贝还是有责任的,她不该浪费粮食。

中午我去学校接她,走在路上,我跟她慢慢聊。

“宝贝,姥姥早上犯了个小小的错误。”

“什么错误?”

“姥姥给你的粥盛多了,我当时是不想再拿碗,就多盛了一勺在你碗里了,所以你吃不了对吧?你是不是没吃完?”

“那你把粥放到哪儿啦?”

“我倒到厕所里啦。”她声音低低地说。

“你这么做错没错?”

“错了。”

“你的错可是比姥姥的错大哟!不过你知道错了,肯定能改对吧?”

宝贝点点头,这时眼泪扑漱漱直往下掉。

我认为话说到这时就行了。

我伸手和她拉钩,再不犯同样的错误。

我们一起走进家门,我俩都感到很轻松。一股鱼香味飘进鼻孔。

妈妈感言:

想起了孩子小时候吃饭的情景:“两只手轮换着使勺,每勺都要舀一大口米饭,往嘴里送的时候,只能进去三分之一。剩下三分之二全部掉到椅子上。这样契而不舍地吃了10分钟,终于忍不住亮出双手来抓,于是乎土豆丝满桌乱飞,大米饭像沙粒般溜下地上去。宝宝的爸爸看了瞪起眼睛:宝宝,你怎么能这么浪费粮食!要是姥姥在这儿准要说你!你忘记了早上妈妈给你念的诗吗?‘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’”个时候念诗,给一个刚刚1岁4个月大的孩子,亏他想得出来。平时我让他自己念诗背诗,可是从来记不住,偏偏这个时候,倒活学活用得好。我忍不住放下饭碗,拎了半瓶啤酒,跑到卧室里去笑。

这是女儿1岁4个月大时,她老爸教训她不能浪费粮食的情景。我想,很多人家一定很熟悉这个场景吧。李绅《悯农》那首诗,家喻户晓,也是我们中国人教育孩子不得浪费粮食的经典诗句。但是,我不止一次听到孩子们说听这首诗听得都腻了。

浪费粮食的问题,到底该怎么解决?姥姥年纪比孩子五十多岁,却能够弯下腰来跟孩子承认自己做错了事情,并且,首先跟孩子承认错误。这是多么值得钦佩的举动。我敬佩母亲的这种胸怀。而且,我也欣赏母亲的智慧。她用自己承认错误的勇敢言行,来带动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。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示范!

 她没有像一般人那样,面对孩子的浪费行为,不分青红皂白、劈头盖脸地训斥孩子,而是认真反思,娓娓道来,既诚恳地认知自己的错误,又引导孩子看清自己的错误行为,把一场可能发生的祖孙间的战斗消弭于无形之中。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极高境界,也是做人的极高境界。虽然我这么说,母亲会嫌我把她夸得太高,可是我认为仅从这篇日记所表现出来的为人态度,是值得我很用心地学习的。我也的确常常因为有这样一个妈妈,而感到踏实。虽然妈是妈,我是我,然而,有一个心态好的母亲在前边给你做榜样,就感觉自己的人生更加有底气。


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