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车站的检票方式变了
2015-02-10 22:12:27
  • 0
  • 0
  • 13
  • 0

在我的记忆里,坐火车排队等候是件可怕的事。


排队买票不可怕,反正不管怎样,排到最后总能买到票。可怕的是候车室里检票前的那种骚动。只要广播里发出“开始检票”的指示,人们就仿佛忽然间中了邪、失去了理智似的,不顾一切地背上拉上行李往前挤。不知道为什么,人们会那么惶急,那么焦躁,那么地生怕检不到票。


在这乌压压的队伍里,我是如此渺小的一只蚂蚁。


上大学时,要远离家门到52个小时火车车程之外的大学去,往返不知要面对多少次这种拥挤,感受不知多少回人们的焦虑,多少次觉得自己快被挤成贴饼了,再看看周围的人,有谁不是那样呢?更有那拖家带口的人,那些小小的孩子,被急惶惶地拽着拉着。不能掉队啊,一掉队就将分别一生。


那种时候,你最大的盼望,就是那长龙般的队伍赶紧转到检票口。只要通过检票口,你就解放了。穿着制服的检票员背靠背手握特殊设计的剪子,接过你手中的车票,“咔嗒”一声剪下去,你那本来完整无缺的车票上会留下一个小口,那个小口的存在,证明你拥有乘车的资格了。


从前的车票是硬纸壳的,检票员每天要剪那么多的票,一定要有很大的臂力吧,我这小胳膊干这份工作,或许也能训练出超强的臂力。有时候我想。


也许是因为硬纸壳的车票对检票员确实不人道,所以它们消失了,变成了一张薄薄的纸,只要轻轻一剪就好。这下不需要那么大的臂力了,可是每天也仍旧需要剪几千几万下,开玩笑,那也仍旧是一份繁重的体力劳动。


以前,只要走出检票口,我就背着或拖着行李箱慢慢地往前走,时不时被忙着向前赶的人撞一下肩膀。看来,并不是有了检票口才造成人们的惶急。你看这些人都过了检票口,还是那么着急。为什么啊!身边的每个人都匆匆地奔跑着或是快速走向通道,抢下楼梯,冲向火车,好像是刚被从集中营里放出来,或者是身后有疯牛追赶。很少见到从从容容往火车上走的人,更别提在火车站里闲庭信步的人了,那会让大多数人切齿痛恨的。


就是这种紧张而繁忙的景象,让人惧怕。然而,我又挺喜欢坐在火车上看风景。如果有一天能够坐着火车环游全球,那该是多么过瘾的经历呀!大大的火车窗外,无数张精彩的照片进入你的眼中,永远看不够。


我有两年没坐火车了,那匆忙的景象会有很大的变化吗?


那天,我在候车室里的座位上闲读,对面两位沈阳大姐则在聊天,什么山西高官被一撸到底,辽宁谁谁谁家出事了,生意受牵连,听那口气她们两位也不是一般人,我心里正纳闷这么高大上的人怎么会跟我们一起挤火车,就见其中一位站了起来,用浓重的东北口音高声喊道:


“这边!这边!”


她大概是看到自己的老乡或者姐们了,所以站起来招呼。我正这么想着,就听她接着喊道:“这边还有坐车地!”啥意思?我弄不懂了,就回过头去,见一位穿着制服的检票员正一边用那特殊剪子给乘客剪票,一边向这边走来。


原来她是在招呼检票员。什么时候检票改这种方式了?这可是到人民群众中来服务了。检票员走到我们身边,大姐把两张票递过去,我也把我们的票递过去,接着,附近坐着的站着的乘客也纷纷把票递过来。我成了二传手,一次又一次给检票员传递票。这感觉真是好极了。以前,谁敢站在检票口给大家递票啊!那还不得被当成傻子赶走啊!


我传递几张车票给检票员,就说一声“麻烦你了”,检票员低头剪完,我把票递还人家,人家就给我几声“谢谢”;再传递几张票过去,再说声“麻烦你了”,再得到几声“谢谢”。


以往,检票员是很难听到“谢谢”和“麻烦你了”这种文明用语的,拥挤的队伍把礼仪统统挤掉了,剩下一个其实只需要机器就可以完成的剪票动作。我曾想:为什么火车不向地铁学习,大家完全可以通过机器买票检票,干嘛非要安排几个人在那里用手工检票?也可能,人确实比机器耐用?


检票员在这边忙碌了一会儿,就转到别的区域去了。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坐下,将这事记录到日记本里。我还没出生就开始坐火车,到现在已经四十几年了,坐过多少趟火车了?可曾有过今天的经历?你坐在座位上,检票员走到你的面前来给你检票!这天的检票,没有从前的那种急惶惶的拥挤了。票已检完,每个人都可以从容地上车。这个检票方式的变化,在我心里引起的是一种天翻地覆的感受。


这个北京站,是我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来过的,从那时起,我就目睹它的变化,我看着它多少年都不变那个简陋的样子,它只是人们匆匆经过的一个等候的空间,在那里,只有面包、方便面、热水和不干净的洗手间地面迎接我们。它以那个面貌陪伴我们到了而立之年,然后,它开始慢慢地变化,一年改变一点点,慢慢地,它里面有了肯德基和永和豆浆这些快餐。可是比起机场来,火车站看起来仍旧是穷人出没之地,让人觉得在这里你永远别体会什么是高贵和享受。


然而,这次候车,一通过安检,仰头查完我们车次的候车室后,我发现,候车区竟然有了新变化,有了好几个名牌手表售卖区,居然还有一个苏州丝绸围巾的售卖区。转了一圈,公道地说,它们的价格,没宰人。


买了八条围巾和丝巾,坐上扶手梯到二楼的阳光商务咖啡里吃午餐,我问女儿:“一楼和二楼一共有几家银行?”“一共有多少个商家?”“这个大空间里,哪些东西是必须存在的,哪些是多余的?你能说出来吗?”“你知道我小时候吗,这里什么都没有。还想坐这里喝茶?那可真是做梦。”


能够悠闲地坐在候车室边上的咖啡馆里吃着咖喱鸡肉饭,喝着黄金奶茶和柚子蜂蜜茶的人,并不多。但是,这里的价格并不比闹市区里的更昂贵。可是在人们的印象中,火车站及其附近的商家,就是不诚实的象征,在这里消费的人,不是傻瓜就是外地人。其实情况正在改变。一位老年乘客在一家空无一人还没怎么营业的店门口,趴着门缝往里瞧,问身旁的人:“这里边是干啥的?”那里边,还没有咖啡,也没有面包。


这里边是干啥的?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。就是因为问了这个问题,说不定有那么一天,他就会走进去坐坐、尝尝。然后,有些东西就在头脑里改变了。


比如说,不再把火车站和乘火车出行当作一次生命的临时过渡。


当大多数普通人不再把火车站当作一个临时的地方,火车站就不会用一种糊弄的态度来对待我们,而会认真地考虑我们的需求,给出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了。


这时候,火车站不再是穷人的中转站,而是成为这个丰富的世界的一部分。它不再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,不再只收现金。为什么在火车站买票要用现金?买商品要用现金?喝茶要用现金?火车站里只收现金,就是一个把自己身份特殊化的标志。


当大多数普通人不再把火车站当成一个临时的地方,在火车上和火车站里的生活,也将成为被我们重视的生命之一部分,不是什么临时的过渡时间段,而是和在家里或公司里度过的其他时间段一样,是很重要的时间段。


然后,我们就可能就会认识到,在我们生命里,从来就没有什么是临时的,每一分每一秒,都货真价实地是我们人生的组成部分。



(2015年2月10日)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