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以为你是谁?——小学老师的言语要争取信、达、雅
2019-10-23 21:36:14
  • 0
  • 0
  • 3
  • 0

“你以为你是谁?你有什么资格……”两句话,导致一对好了三年的情侣分手。语言,可以暖人心,也可以伤人心。最可怕的,并不是知道自己伤心了,而是心被伤了,还不知道,往往要在多年之后,通过寻根究底,才能找到原因,甚至有人一辈子也不知究竟。

1.

父母和老师出言不谨慎,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。先讲个故事:

有位美貌而成功的女士去做心理咨询,咨询师一见这位女士,就觉得她很有魅力,但是女士说自己根本没有自信。在咨询过程中,咨询师发现,女士的左手一直呈90度放在腹前,不论是走路还是坐着,手一直没有放下。咨询师便问女士,为什么手一直不放下?没想到这个问题挖出了一个故事,这故事讲完,女士也找到了自己不自信的根源。

原来,女士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一次语文公开课,老师问了问题,她就举手回答,不成想回答的内容跟老师的期望完全是两码事,老师当着所有听课老师和同学的面把她狠狠地斥责了一顿,她惊呆了。从那之后,只要一紧张,她就会恢复当时挨训时的姿势。

她的病根就在老师的言语上。知道病根之后,这位女士的自信心恢复了。

2.

我亲身经历过一个类似的故事。

小学四年级时,冬天,下大雪,体育课改在室内上,体育老师跟一个老师在教室前边坐着聊天,我们在下边埋头做作业,同桌跟我说什么话,我笑出了声,结果,年轻的体育老师当时就当着那位老师和全班同学斥责道:“笑什么笑?笑的那么难看!”

这句话在我心里像扎了根,从此以后,每当我开怀地笑起来,耳边就会回荡起这句话。我就会尴尬地收起笑容。要知道,我是班长,是全班学习最好的孩子,我还从来没有被这样当众训斥。

从那之后,我不能痛痛快快地笑了。什么时候我才能再像四年级之前那样心无芥蒂地笑呢?我多么盼望那一天来临呀!

3.

我是少儿写作指导老师,孩子们来我的工作室接受指导时,常会给我讲学校里发生的事,讲到老师是怎么骂学生时,学得惟妙惟肖。他们笑着,我却感到很揪心。孩子们并不知道,老师的语言对某位会造成什么样的心灵伤害。我总结了一下小学老师们喜欢说的恶语,它们包括:

你脑子进水了!

不要脸!

你脑残吧!你傻不傻呀!

你有病吧?

你脑子怎么那么笨?

没出息!

你是个废物!

滚一边去!

这些话,都不应该出自小学老师之口。这些短句,就是一把把匕首,一只只短刀,每说一次,就在孩子的心灵上深深地刻下一道伤痕,就是在凌迟孩子们的自尊。当一个孩子被这样的语言多次咒骂之后,那个孩子便也在潜意识里真的那么看待自己了。他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,自己:

不要脸!脑子进水!脑残!有病!笨!傻!没出息!是个废物!

这样的人,活在世上还有什么用呢?那么,就——

滚一边去!去死吧!

不仅自己去死,受伤害最重的孩子还可能拉上几个垫背的。

我们一定要说这些语言吗?这些伤人的语言,都应该是小学老师和家长的禁用语,它们在孩子的世界里,就不应该存在。它们都可以替换为下面的语言:

你到底是怎么想的?

(替代:你脑子进水了!)

其实你可以做得更好!

(替代:不要脸!)

你的思考方法挺有意思。

(替代:你脑残吧!你傻不傻呀?)

发生什么事了?我们来研究研究。

(替代:你有病吧?)

其实可以再努力想一想!

(替代:你脑子怎么那么笨?)

加油啊!

(替代:没出息)

我相信你肯定会成为人才!

(替代:你是个废物!)

来,我帮你!

(替代:滚一边去!)

对比一下,是不是这样讲话,对孩子会更有帮助?是的,替代说法听起来都更温和,更友好,更具有启发性,更能解决问题,而不是制造问题。

身为教育者,我们的存在就是教育孩子,而不是给孩子制造困惑和问题。问题孩子,都是由老师、父母和社会共同造就的。没有一个孩子天生下来就是问题孩子,都是后天养育过程中形成的。

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,我们对孩子讲话,必须三思。

对孩子讲话,必须三思。因为对孩子的每句话,都是在指导孩子建立他/她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。孩子们的单纯,也正体现在他们是来者不拒地接纳,来者不拒地相信。他们对人世间、对成年人是如此地信任,我们的小学老师和家长怎能辜负这样纯洁的心灵呢?

语言无形,落在孩子心上却是有轨迹的,在孩子心灵上书写的每一笔每一画,都要认认真真地书写。

愿每一位小学老师、每一位成年人,在跟孩子打交道时,都努力做到信达雅:准确、文雅。

愿天下人都口吐莲花,而非口吐毒蛇。毒蛇伤人,莲花救人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